20250823事件速读
今天月相预计:
- 上弦缺(偏食):
- 日期:2025年8月22日
- 水星: 第五
- 宙纳座 (天秤座) : 第七
明天月相预测:
-
新月:
- 星象日期:2025年9月7日,即八月七日
-
上弦缺(半圆):
- 星象日期:2025年10月8日,即九月初
下弦缺(半圆):
- 下弦缺(半圆):
- 星象日期:2025年10月14日,即九月中旬
上弦盈(完整):
- 水星: 第五
- 宙纳座 (天秤座) : 第七
请随时关注最新的月相变化!
美国宇航局的宇宙望远镜刚拍到的一张诡异的天体图像变得更神秘了。
银河系中一颗名为 MSH 15-52 的神秘星云,是人类发现的最年轻、最壮观的脉冲星风之一。它位于距离地球约 17,000光年的地方,拥有大约 150 光年的直径,是离太阳最近的脉冲星之一。MSH 15-52 是银河系中一颗年轻的脉冲星,曾经历过一次著名的超新星爆发。为了更深入了解它,科学家们使用澳大利亚天蝎座阵列对 MSH 15-52 进行了详细的射电图像和光谱分析,并与 X 射线数据相结合。最新发现以《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该星云大约 17,000 光年远,目前距离我们约 6.5 年。尽管如此,MSH 15-52 仍然是一个非常年轻、巨大的星云,比著名的“银河系黑洞”强。它直径约为 150 公里,是人类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之一。
MSH 15-52 的脉冲星风是由高速旋转的死心股核心所驱动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脉冲星风暴”,是一种高速旋转、高能粒子喷射的超新星爆发模型。科学家们通过使用 Chandra X射线天文台的图像,可以观察到 MSH 15-52 的某些特征无法完全匹配不同波长的数据,暗示了他们对 MSH 15-52 更深入的理解仍然不足。
研究人员预计,通过进一步探查这个神秘星云,比如“银河系黑洞” RCW 89,他们可能能够了解这种高能粒子是如何通过脉冲星风与残余超新星碎片联系在一起的。该天文学研究团队利用澳大利亚天蝎座阵列对 MSH 15-52 进行了详细的射电图像和光谱分析,并将其与其他 X 射线数据结合,以进一步揭示其高能粒子流及其来源。
通过对 MSH 15-52 的新图像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丝状结构,这些结构似乎由磁场连接而成。粒子从脉冲星风与超新星的残留物中释放出,形成围绕磁场的丝状结构。这些结构也出现在 X 射线和可见光数据中,但它们的线性轨道与 X 射线图像有明显的重叠区域。
粒子来源可以追溯到高速旋转的死心股核心以及周围的超新星碎片 RCW 89。新发现还揭示了丝状结构通过磁场连接的现象,并且磁场中的粒子可能释放出更高能量,最终可能达到地球。这些发现为研究高能粒子如何通过脉冲星风到达地球提供了线索。
由于“银河系黑洞” RCW 89 的存在,研究人员相信它对 MSH 15-52 的新数据的解释将有助于揭示高能粒子如何穿过脉冲星风并最终到达地球。因此,进一步分析这些发现以及使用更详细的计算机模型将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步骤。
特朗普mobile股票T1型号,但有些事情不对劲
source: https://sea.mashable.com/mobile/39201/trump-mobile-shares-t1-model-but-something-doesnt-look-right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智能手机公司,T-Mobile,正在通过一些可疑的行为推销其新款手机“T1”。T1最初计划发布一款名为“Made in America”的美国款智能机,但随即撤回了这一计划。该公司于2021年6月在X网站上宣布,T1将拥有“金色”设计和“强劲的性能”,并附有三星Galaxy S25 Ultra的照片。然而,事实上这款手机并不是三星制造的,而是由配件品牌Spigen提供的。消费者可以在Android用户社区里看到一张类似三星Galaxy S25 Ultra的照片,并将其与实际上的T1照片进行对比。 虽然图片显示了T1的一个不同寻常的设计,但X网站上并没有展示真实的版本。“T1”手机实际上是“Pro级iPhone”,屏幕大小为6.25英寸,并配有一个容量为256GB的存储卡和一个容量为5,000mAh的电池。尽管该公司曾声称T1将在美国生产(特朗普总统曾多次提议将苹果公司生产的设备运回美国制造),但美国实际缺乏制造这些设备所需的基础设施。 此外,T1在功能方面与一些便宜的中国手机非常相似,如华为Mate 40 Pro和小米Note 20。当谈到这个高端Android智能手机时,人们还想知道其性能如何以及是否能在美国生产或组装。所以,如果想寻找一个预算型安卓手柄,可以考虑寻找其他品牌而不是T1。
超人起诉Owai关于智能圈套专利侵权纠纷 - 技术行业
Ultrahuman, which manufactures smart rings such as the Ring AIR in India, is suing its competitor, Oura, for infringing on a patent granted by the Indian Patent Office. Ultrahuman alleges that Oura copied key features such as its curved battery to fit the ring shape and advanced sensors, and that it purchased These components from MyAra before Usar acquired the patent right.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 initially ruled in favor of Usar’s infringement claims, but a final decision is still pending. Earlier this year, Ultrahuman claimed certain components of its smart ring had been around for years, and it recently secured the U. S. Patent Office to take on competitors. “This isn’t a dispute over years of secret R&D,” Ultrahuman said in a blog post about the lawsuit. “It’s about a very recent patent purchase now being wielded to limit the choices ring-wearers like you have…” According to Ultrahuman, The U.S. Patent Office grants protection for certain components on smart rings such as its Ring AIR, and that their infringement claims against Usar infringe this grant of protection.
如何在网上识别AI生成的视频?
source: https://sea.mashable.com/tech/39195/how-to-identify-ai-generated-videos-online
To summarize this article, here is a summa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I-generated videos and describes some of the ways that AI companies label and categorize these videos. Some companies, such as Google, Adobe, and OpenAI have methods for labeling their AI-generated videos with invisible watermarks called SynthID or C2PA. The invisible watermark can make it difficult to detect AI-generated content online, but they say it doesn’t change its persuasiveness.
OpenAI’s video and image metadata is built into the original video, not visible outside of that. This makes it harder for others to remove these markers once they’re created.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s media literacy as an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for deepfakes, which is another way AI-generated videos can be misleading or fake.
特斯拉上顶的超级卡车已经变得越来越贵 - 交通
source: https://sea.mashable.com/transportation/39199/teslas-top-cybertruck-just-got-even-more-expensive
特斯拉在 Cybertruck 的顶级版本上提供了“豪华套件”,其价格比普通版本贵 $15,000。然而,豪华套件不提供可选的免费超级充电和高级连接服务,因为这是标准配置的一部分。不幸的是,Tesla的FSD套装价格为 $8,000,在其他所有版本中最高,售价约为 $114,990。这比昨天的定价高出 $15,000。虽然Tesla还没有在普通版本中提供免费超级充电和高级连接服务,但特斯拉已对Model S和Model X进行了类似操作,添加了豪华套件并增加了额外费用。遗憾的是,尽管价格优惠,但销售情况令人失望。
苹果电视+又变得很贵了。再次。- 娱乐
source: https://sea.mashable.com/entertainment/39202/apple-tv-just-got-more-expensive-again
苹果流媒体服务价格翻倍,新用户将支付更高费用。苹果电视+已从$4.99起跳至$12.99,在未来30天内生效。过去一年,该公司曾宣布价格上调至$6.99。目前的月费为$12.99,几乎是原价的三倍。这主要受流媒体服务竞争激烈、消费者接受度下降等因素影响。不过,苹果电视+是唯一不产生盈利的Apple订阅,但实际亏损高达约$100亿美元。此外,它还与一些其他视频平台如Peacock和Netflix等进行价格调整,价格从$4.99起跳至$6.99。
今天的月相是什么样的?预计2025年8月22日月亮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source: https://sea.mashable.com/space/39192/moon-phase-today-what-the-moon-will-look-like-on-august-22-2025
【中文翻译】
今天的月相是什么样的?预计2025年8月22日月亮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英文原文】
Today’s lunar phase: What the moon will look like on August 22, 2025 - Space 月亮几乎每天都暗淡下去,因为我们在月球的轨道上。月球的轨道是个八段独特的月球可见度的循环。整个周期约为 29.5 天,按NASA 官方数据。这些不同的阶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照亮不同部分的月球而它在地球上的轨道绕行。所以让我们看看今晚月亮的情况,今天,月相是上弦缺,只有不到1%能被我们看到,根据NASA 每日月视观测记录,目前是星期二十九。我们现在是在月相的第 29 阶段,即上弦缺,只有一部分可被我们看见,所以今晚不能够看到什么。下个月的月亮什么时候会出现?下个月的月亮将出现在九月初,最后一轮是八月七日。上个月的月满是在九月七日。是什么决定了月相的变化?根据NASA 每晚月视观测记录,月相是由月球轨道周期中 29.5 天变化造成的。月相是由太阳照亮月球的部分角度改变而形成的。月相是月球从地球看上去看起来的样子,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月亮的同一面,但取决于它在轨道上的位置。这就是看到月亮为什么叫满月、半月和完全不可见的原因。有一个八段月相,然后按照循环模式交替出现:新月 - 月亮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北半球),从东方可见;上弦缺 - 只有一部分露在外面(北半球),看起来像半个圆;上弦盈 - 更多的部分是露在外面,但还不完全。圆满月 - 整个面都显得明亮且可见,下弦缺 - 月亮开始失去阳光,右边稍微有点亮起来。最后一次新月 (或第三次) - 另外一半的半圆,现在左边更暗一些。上弦缺 - 半边露在外面,然后再慢慢地熄灭。
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正在接近一份5亿美元的离职支付诉讼。
前 X 工作人员因 Twitter 起诉 Elon Musk 的“全员裁员”事件可能最终获得他们的解雇赔偿。一些被裁减的员工加入了一起的集体诉讼,声称自己从未收到因他们失去的 severance pay 应得的款项。根据一份此前提交给法院的文件,双方正在就 $500 亿的集体诉讼进行协商。双方都递交了一份联合动议,推迟即将到来的口头辩论以“完成一项即将生效的全公司合并和分配方案。文件还指出,该计划包括对诉讼中的份额收取资金的一揽子支付。2022 年 10 月,埃隆・马斯克正式接管了 X,并迅速采取措施裁员超过 70% 的员工。前员工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 X 在其工作中违反了其失业政策,该政策提供了两名月的底薪和每周额外一周的补偿。最近,法院裁定该案不予受理,但给了原告一个上诉的机会。目前,双方已达成协议。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原告能获得多少赔偿。不过,最初的起诉声称前员工集体欠 X 500 亿美元的解雇款。如果该份建议被法庭批准,将对诉讼中的所有案件作出最终判决,并终结这一上诉。“如果法院同意这个分配方案,这份协议将全部解决这个纷争。”该文件指出。